鲁迅雕像(视觉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馆(视觉中国)
■蔡雨辰
鹅黄、淡黄、橙黄,风儿一吹,叶儿片片掉落。滑落发梢,让人不禁感慨,这就是秋天的浪漫。走近建筑展馆,正想定睛一看,苍劲有力的题字到底是何人所写。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指着馆名,用稚嫩的嗓音跟着妈妈一字一字读出“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我会心一笑。现代文学史上的文豪大家无数,为何选了巴金先生的题字,心中不免存疑。
展馆的外墙中线石砖印刻着郭沫若先生《百花齐放》中的木刻插图。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昂扬怒放,为单调的外墙添上了恰到好处的一笔。既不张扬,掩盖了建筑主体的庄重典雅,又能让人一眼读懂设计者的巧思。漫步在展馆的庭院中,瞥见了一个雕塑背影,他静静望向河对岸,凝视远方,仿佛在沉思什么。他的前方还摆放着用大理石雕刻着的荷花荷叶。背影?荷叶?莫不是朱自清先生?一看雕塑旁的简介镌刻着朱自清先生的名字,不由得感慨雕塑作者的巧妙。朱自清先生静静守望着他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的文字仿佛浮现眼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喜悦,淡淡哀伤。在院子中,还会与其他作家不期而遇,有叶圣陶、曹禺、老舍在一起交谈,郭沫若的仰天呼唤,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等等。雕塑的神情中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作家本人的个性,也刻画出了作家们的作品风格。与其他作家雕塑刚硬材质不同,冰心先生雕塑的材质选用的是白色大理石。白色的大理石把冰心先生衬得温柔恬静。讲解员说:“在夏季时,冰心先生的雕塑在樱花的映衬下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我想象着在樱花随风吹落下冰心先生的雕塑,那是少女的青春模样。但我觉得夏季的景物,并不能衬出冰心先生柔软眼神中的坚定。万物凋零,西风残照,冰心先生仍坚定温柔地望着前方沉思,就如冰心先生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秋天的桎梏,在温柔的注视下,再不是肃杀,而是带有平和宁静的美。
推开文学馆的门,门把手上的手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只瘦小的手模。正在疑惑不解之际,讲解员说道:“这是巴金先生的手模。”听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手放在门把手上与巴金先生的手掌贴和,与文学巨匠的链接使我怦然心动,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刹那间,文学的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心中关于文学的美好情愫以及神圣的人文情怀就此被唤醒。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我也得知了巴金先生对现代文学馆的莫大贡献。“没有巴金先生就没有现在的现代文学馆”,为何展馆的大门题字是由巴金先生所写的问题也豁然开朗。进入馆展中,展馆中的展品并不同其他的博物馆。没有复杂的错金银工艺的饰品,没有承载千年岁月的厚重,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都城,更没有一眼千年之感。但这正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它的人才能了解知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家朴素的书房,布满文字的展板和在灯光下泛黄的稿纸,呈现完整的文学史脉络。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展馆的灯光也越来越亮,仿佛预示我国的文学史发展的光明未来。展板上的文字仿佛力透纸背,承载着过去岁月的苦难,承载着人民的奋斗历程,承载着文人对国富民强的期望,承载着我国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文字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秋日午后的阳光穿过展现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的彩色玻璃镶嵌壁画,叶武林先生只从情节、姿态、情感等方面来用绘画的方式再现经典作品。郭沫若先生的《女神》仿佛有了生机,它盎然向上;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已然化身为傲然挺立的哨兵;鲁迅先生《祝福》中的祥林嫂在风中凄惨前行,让人动了恻隐之心;两侧文学史中的“反抗者”“受难者”的版画则采用了灰暗浑浊的色调,刻画出了每个时代的声音。
正门前的影壁上,镌刻着建造文学馆的倡议者巴金先生的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教育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正如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标志“逗号石”,文学史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它将生生不息,永远年轻!